磨沟寨古老榨油坊
2016-06-03 10:49:47 作者:李培茂 点击:
在磨沟寨前,一滩流水,“哗哗啦啦”,向东奔流而去;一轮竹车,随波转动,轻飘飘,喜洋洋,声不绝耳;远听,像一群鹊鸟在戏语,近闻,如同侗乡笛声,多悠扬;在竹车的身旁,立着一栋木屋,那就是极古朴、完全原生态的磨沟木质榨油坊。
榨油坊位于磨沟大院子门口,靠近车坝河畔,有两间正房,西侧一间装了板壁,用作库房,东侧一间安装油榨;正房的东侧是偏厦,内置两张烤床,土话叫焙灶。
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我与小伙伴们常去榨油坊,看热闹,捉迷藏,也常帮助大人烧火,看碾坊,甚至拉油锤的活,也去试一试,每次走近榨油坊,都能闻到一股茶油的清香。
油榨的构造主要有三大件:一是榨身,紫檀木质,挺坚硬,圆柱体,总长约四米,外径在一米左右,横躺在固定架上,与地面有些距离;榨身里面是榨槽,也呈圆柱体;榨槽的中段,镶嵌着一个长方形方框,与榨身内外相接,枯饼能从方框里放进、取出;二是榨的间枋,也是紫檀木质,二十块有余,尺寸规格不一,其中一块进间枋,长方椎体状,大的一端戴着铁质头套,常常经受着油锤碰撞的磨练;三是油锤,油锤就是一根长约五米的木头,较重、较粗,腰部系着绳子,上悬于屋梁,下与榨槽平行,似同秋千,锤木的一端也戴着铁质头套,与进间枋的头套相对应。油榨的主要部件易损难修,但凡有人使用,都会精心呵护。
焙灶是榨油坊的配套设施之一;茶果经过晾晒,外壳与籽粒分离,其籽粒叫茶籽瓣;榨前,需将茶籽瓣置于焙灶箱里,烧小火烘烤,烤至烫手为止;一般情况下,烘烤的质量越好,油质也就越好,出油率才会高。
烘烤后的茶籽瓣,需要挑进油碾坊,碾成粉末;磨沟油碾坊靠近河边,在竹车水渠的尾部,与碾米坊挤在一起,距离榨油坊不远;它依靠竹车水渠的尾水,推动木质水车,带动碾子;其碾槽较窄,铁质槽底,整体就是一个圆的外环,有四个铁质碾子,茶盘一般大小,如同四个车轮;碾子转动时,好像四人骑车赛跑,你追我赶,马不停蹄,茶子瓣破碎的声音,碾子与槽底的摩擦声音,相互交织在一起,清脆而明快,像说话,像唱歌,好听极了。
包枯饼是一项技术活儿,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干得下;在包枯饼前,要蒸好枯粉,最重要是掌控好蒸枯的火候和时间,蒸老了,枯质过稀,包不起;蒸嫩了,出油率低,收益也低;包枯有模子,叫枯圈,铁质,三个枯圈能组成一个枯饼模子;包枯时,先取几根稻草,一手捏其尾部,一手捏其根部,轻轻地扭一扭,揉一揉,织成鸟巢样,置入模子里,兜住枯泥;再经过人工踩踏,枯泥逐渐冷却,凝固,然后把外露部分的稻草向内挤压,粘连在枯泥上;枯饼做好了,立马置入榨槽,等待开榨。
装好了枯饼,不能等到枯饼完全冷却,要在开榨前抓紧时间,依次排列好间枋;间枋的排列有技术要求,先排什么,后排什么 ,都有一定的规格模式,有时也要视其情形,巧排列;有两块间枋比较特殊,一是退间枋,二是进间枋,它们两端的大小不一;在排列中,要使退间枋小的一端外露一截;需要退榨时,便于用木锤敲打退间枋,退间枋退出了,整个榨槽就松动了,然后取出间枋,取出枯饼,即可进行下一轮生产环节。
进间枋的木质也挺坚硬,其长度、大小仅次于油锤;它的作用是挤压其它间枋,进而挤压枯饼,枯饼受到挤压,油随之液出,直至把枯饼榨干。排列进间枋时,要使其两端的中心线与油锤对应在一条直线上,否则,油锤会偏离轨迹,出现安全事故。
开榨了,在油锤的龟头上再系一根较粗的稻草绳,四个壮男,分前后两组,前两人拉紧绳子,提起锤的龟头,后两人护着锤身,拼力往后拉,拉至顶点时,再往前拉,拉力与锤的惯性合力,猛烈地冲击进间枋, “咚”的一声巨响,一次次,连续不断,像打雷,像炸炮,震耳欲聋,让人心惊胆战,一公里之外,也避之不及。
磨沟榨油坊主要生产茶油,也加工菜籽,完全由人工操作;周边也有榨油坊,但那时没有电,多数榨油坊仅靠溪水带动水车,带动油碾坊,一旦遭遇干旱,溪水流量减少,或者断流,水车不能转动,油坊只好停产休息,因此,部分村寨会把自家的茶籽、菜籽运来磨沟加工;对于外来户,榨油坊要收取一定的应油,一般每加工一百斤茶籽,收取两斤应油,菜籽同价。收取的应油由生产队派专人登记保管,年底时,按现有人口分发给各户。
平常里,榨油坊有四个工作岗位,拿的是固定工分,多数村民羡慕不已,纷纷要求轮岗;因此,磨沟榨油坊岗位常常轮换,一年一次;轮换岗位时,竞争比较激烈;对此,生产队有民主,会召集群众会议,先是自我推荐,再由大家讨论,然后民主集中,由生产队长口头落实,宣布人选,不得更改。
熟话说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磨沟榨油坊也不例外;记得在文革时期,磨沟经济落后,村民缺米少油,个别户为了节约,在筷子头上捆一段布条,炒菜时,醮上一点油,围绕锅子的底面抹一圈,不是除夕之夜,天天只能如此。
兴旺了好几十年的磨沟榨油坊,得益于磨沟及周边的茶树林;自古三面环山、一面环水的磨沟,山上山下都是茶树,整个村庄,如同躺卧在茶林的怀抱之中;在我的印象里,山中的茶树比较茂密,一棵挨近一棵,肩并肩,手拉手,远远望去,就像一张张禄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,起伏不一;放牛的山娃子,经常成群结队,活跃在茶树林里,爬树,打滚,劈刀比赛,更有调皮者,从树上跳到牛背上,又从牛背上攀爬到树上。茶籽花开了,花浪绵绵,如同花的海洋;白天,和煦的阳光抚摸着花朵,花心里有一汪花汁,亮晶晶的,甜蜜蜜的,有喜爱者,顺手采摘一截草筒,一端含在嘴里,一头接近花汁,拼命吸允,那滋味,那感觉,不是神仙,也胜似神仙。
如今,虽然磨沟的茶籽树不多了,木质榨油坊也成为历史;但在磨沟村民的心里,茶籽树仍然遍地葱茏,禄色诱人,榨油坊仍在生产,油锤打得震山响,外来的一群群游客,围着古朴、原生态的木质榨油坊,齐声叫好。
磨沟榨油坊,茶油飘清香;游客来观赏,引来金凤凰。
古老的木榨油坊